《论语》名句精选全集:10个美不胜收的小孩名,不信你看

来源:
学员上传
发布时间:
2022年09月29日
诗词起名 男孩女孩

摘要:【译文】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,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,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,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,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,给宝宝起的名字出自《论语》,那样既有文化内涵,又非常显文雅气质,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坚强勇敢的珍贵品质,做一个满怀憧憬的人...

微信公众号:吉生起名(长按复制)

官方微信号:jisheng81(长按复制)

关注《吉生起名》小程序,免费起名 —— 宝宝科学取名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!





名字对每个人来说,都是极具意义的。中国人重视名字并非无缘无故,在中国人的心目中,名字在人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,并非只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。起名一般讲究读音朗朗上口,悦耳,同时还注重内涵典雅,可以使人发生美的联想,给人一种清新、灵动的感觉。


从汉朝起,中国古人取名选字讲究“文论语,武周易”,当然这也并不绝对,现代人取名字也很喜欢引经据典,取自典籍文章的名字确实比较好听而又富有诗意。

古籍中有许多温婉优雅、大气磅礴、高昂纤柔的文字。《论语》中的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。给宝宝起的名字出自《论语》,那样既有文化内涵,又非常显文雅气质。





一、《论语》中美不胜收的小孩名


1. 朔之

出自《论语》: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。

取名「朔之」表达知礼,知数,知其蕴含内在的价值和意义。「朔」是每月初一,是新的开始,也是新的起点。寓意朝气美好。



2. 而善

出自《论语·颜渊篇》:忠告而善道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

解释: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,引导他向善。如果他不听,就不要再说了,说多了反而会自取其辱。



3. 名博

出自《论语》:达巷党人曰:“大哉孔子!博学而无所成名”。

“博”,大通也。做学术时,思想风格和学术观点应兼容并包、百花争艳;作为教师,应学识渊博、造诣精深;作为学生,应打下厚实的功底。作为大学,在专业、学科等方面都应具有“博”的特质。



4. 北以

出自《论语·为政篇》: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

解释: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,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,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。



5. 忠思

出自《论语·季氏篇》: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

解释:君子有九件要反思的事: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,思考耳朵是否听懂,待人是否温和,举止是否恭敬,谈吐是否真心,处事是否谨慎,有疑问是否得到解答,发怒是否有严重后果,得到东西思考是否理所应得。



6. 和均

出自《论语·季氏篇》: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

解释:不担心分的少,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,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,而担心生活不安定。财物分配公平合理,就没有贫穷;上下和睦,就不必担心人少;社会安定,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。



7. 开耘


开:开物成务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上》


耘:植杖而耘耔。——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
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格,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。



8. 白之


白:虚室生白。——《庄子·人间世》


之:之,出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
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白璧无瑕的珍贵品质,做一个善良正义的人。



9. 碧悠


碧:碧,石之青美者。——《说文》


悠:今吾道路悠远。——《国语·吴语》


意味着宝贝在人生道路上能树立神采奕奕的良好品格,做一个闲情逸致的人。



10. 砾憬


砾:飞沙走砾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满井游记》


憬:憬彼淮夷。——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


寓意着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拥有坚强勇敢的珍贵品质,做一个满怀憧憬的人。







作为儒家经典的《论语》,其内容博大精深,包罗万象,伦理道德范畴——仁、社会政治范畴——礼、认识方法论范畴——中庸。孔夫子确立的仁的范畴,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。


本文由 吉生起名 宝宝科学起名改名专业人工服务平台整理创作。



二、《论语》名言佳句,修身养性,更适合给宝宝起名字


1. 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

【译文】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,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,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,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,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。



2. 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

出自《论语·子张》。

【讲解】有了过错,别人都能看到;改了,人们都会敬仰他。过错,人们都看得见;更改,人们都仰望着。








吉生起名《诗词取名》栏目旨在:为有起名需要的各位朋友提供有关诗词歌赋、文章典籍等起名相关文章,包括《诗经》《楚辞》《周易》《论语》《尚书》《唐诗》《宋词》《成语典故》等系列起名经验分享和起名知识、问题解答。

以上文章内容由学员编辑整理,不完全代表吉生起名观点,仅供参考。